郑州,河南省会,国家九大中心城市之一。郑州1-11月财政收入为.8亿元,同比下降6.3%,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同比下降2.2%。年郑州的财政收入依旧未能恢复正增长,这对整个全省的财政收入表现有一定的影响。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郑州各地的财政收入表现如何! 金水区1-11月的财政收入为.08亿元,增长-3.1%。金水区的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第一,也是全市仅有的两个财政收入过百亿的县区。金水区的主导产业为信息科技、商贸服务、现代金融、高端商务、文化创意等,第三产业是金水区经济的支柱产业,产业占比达到八成以上,足以看出其第三产业的发达。不过金水区的工业产值较低,对经济支持过小是一个发展上的问题。 郑东新区1-11月的财政收入为.18亿,增长-17.7%。郑东新区1-11月的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第二,但是增速方面表现却较为一般,位居全市倒数第一。郑东新区以数字产业、生命科学等为主导产业,如何更好布局产业结构,恢复财政收入增长是新区在年的重要任务。经开区1-11月的财政收入为98.79亿,增长-5.3%。经开区已经形成汽车及零部件、装备制造、现代物流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,三大集群为经开区财政收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。 新郑市(73.69亿)和航空港区(62.37亿)的财政收入表现较为稳定,增长为2.3%和1.66%,虽然增速不高,但是在全市却能位居前列。新郑市除了在电子信息、健康食品、高端商贸物流三大主导产业发力外,在生物医药、智能装备制造、高端文旅等三大新兴产业上加快布局。在当前各地都在进行产业升级的时刻,谁提前布局,谁就能赢得主动。 高新区(57.06亿)、中牟县(53.25亿)、巩义市(50.61亿)、荥阳市(50.20亿)四地的财政收入总量虽然只在全市排在中游,但是其增速表现却在全市处于前列。尤其是荥阳市的14.4%,大幅度领先大部分县区。 中原区(44.35亿)、管城区(41.75亿)、二七区(37.16亿)、新密市(36.15亿)四地的财政收入在四十亿和三十亿级别上,二七区的增速表现一般,下降达到16.4%。登封市(26.98亿)、惠济区(25.21亿)和上封区(13.36亿)三地财政收入总量位居全市末尾,不过登封市增长高达18.7%,为全市增速最高的地区。 对于郑州各地的财政收入,你怎么看?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5056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