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七小福”其实远不止洪金宝、成龙等七个人 话说年时,香港“懋林影业”要开拍一部电影《公主与七小剑侠》,于占元师父担任了该电影的武术指导,而“七小剑侠”的扮演者则从于占元的“中国戏剧学校”里挑选。 据成龙回忆,当时听师父说要选出最优秀的七个去扮演主角,很多人一晚上都没有睡好,盼着自己能够被选上。第二天一早,师父一个一个地点出被选中的名字:元龙、元泰、元华、元武、元奎、元彪......最后一个被点到的是当时叫“元楼”的成龙。这七人便成了“七小剑侠”的扮演者,出色完成了电影的拍摄,成为了“懋林七宝”。 后排左一为成龙、左三是洪金宝 拍完电影后,于占元受到“七小剑侠”名字的启发,创出了“七小福”的京戏班底,以此名号开始在荔园等地演出,久而久之“七小福”的名声便传遍港岛。 有种说法提到,著名导演吴回曾在年执导了一部名为《七小福》的电影,于占元将这个京戏班底取名“七小福”,应与这部电影也有一些关系。 最初扮演“七小剑侠”只有那七位,但创建“七小福”京戏班底后,实际成员并不固定,人数也远不止七位。于占元师父会根据不同场合安排出不同的“七小福”组合,甚至有时还会有三四个“七小福”组合同时在香港的不同地方演出。 红圈处是成龙 所以,在某种意义上说,七小福可看作是于占元所培养的“元家班”得意门生的总称。 到了年代后期,香港戏曲行业走向落寞,“七小福”随之也就没了市场。后来,于占元随女儿于素秋移民美国,还带了一些小徒弟过去,打算在美国华人区开辟出中国戏曲的新市场。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,除一部分学员继续跟随于占元师父留在美国外,元彪和其他师兄弟不久就返回了香港。 到了年代末,洪金宝、成龙等人风生水起,成为了新崛起的功夫明星。跟风派导演郭南宏认为“有机可乘”,就跑到美国请于占元出山,拍了一部《师父出马》的电影,还特意打出了“七小福”的字幕。只是,出演这部电影的“元家班”成员仅为留在美国的那几位。后来,他们很多人也都转了行,并没能像洪金宝成龙他们一样进入电影界。 到了-年代,洪金宝、成龙、元彪、元奎、元华、元彬、元德等几个师兄弟名声大噪,这使得外界都误认为“七小福”就是指洪金宝成龙他们这七个人而已。 而且,随着岁月流逝,元俊、元泰、元武几位在年代初期就几乎销声匿迹,元振、元宝也只是默默无闻地混迹影坛。在这群师兄弟中,也只有洪金宝、成龙、元彪、元奎、元华、元德、元彬七人,成了当今香港影坛的赫赫人物。于是,大众眼中的七小福也就顺理成章地具体到了他们七人的身上。 七小福除了能演动作戏外,还个个都是有名的动作指导 据统计,香港电影金像奖设立至今一共举办了37届,其中有24座最佳武术/动作指导的奖杯被“七小福”和“元家班”的成员夺得。而台湾电影金马奖自年代开始设立最佳动作指导奖以来,该项奖杯绝大多数也落入“七小福”和“元家班”的成员手中。因此,可以说“七小福”占据了香港武术指导和功夫片的大半壁江山,一点也不为过。 前文提到,在年前后,随着香港戏曲行业的衰落,荔园跟着也变了样,于占元的中国戏剧学院举步维艰。一些满师毕业的学员,已纷纷跟韩英杰等前辈进了电影武行。随着于占元师父移居美国,中国戏剧研究学院也就此划上了句号。 在本号此前《成龙幼年时的银幕首秀,有点不太走运》一文中曾提到:于占元的中国戏剧研究学院,在香港众多戏校中只算是中等规模。校舍破败,条件简陋,所幸师傅于占元并未误人子弟,教得很是认真。这所在当时普普通通并不出众的戏曲学校,现在看来简直就是香港电影业的黄埔军校,将帅辈出,对香港电影尤其是香港动作片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。 元家班、七小福将帅辈出的秘诀是什么? 其实,和其他戏曲学校相比,中国戏剧学院的“元家班”弟子并没有什么优势。论出道时间,大家都是年代混迹电影界的小后生;论在电影圈的关系,粉家班有大明星陈宝珠、萧芳芳,东方戏剧学校有唐迪;而论基本功,谁又真正比谁高出了一截呢? 但说到同气连枝团结互助,中国戏剧学校“元家班”弟子却远胜其他学校不止一筹。当然,论“同气连枝团结互助”,最开始却是得益于他们有一位极具领袖气质的大师兄“大哥大”洪金宝。正是因为大师兄洪金宝,把众师兄弟团结在了一起,慢慢地打出了一片天下。而到了成龙、元彪、元奎、元华等人成名之后,“元家班”师兄弟之间的相互合作互相支持,几十年依旧不断。 这一些,可不是其他戏剧学校所具有的。也因此,其他学校只是个别人脱颖而出,学校的名字也早已烟消云散。而于占元的“中国戏剧学院”、元家班、七小福,却常常被大家作为一个集体提起。文/大象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7908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