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雀斑医院地址 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a_yqyy/211203/10024392.html 近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特别推出了为期三个月的《走村直播看脱贫》大型融媒体行动。7月29日,直播活动的大篷车来到了河南省濮阳市范县的张庄乡。作为一个黄河滩区的乡村,这里的村民已经搬迁到了两公里以外的地方,而老村的坑塘已经蓄上了黄河水,养起了黄河鲤鱼。因为地处黄河滩区,范县有很多坑塘洼地,利用这些坑塘洼地,范县有意识地引导养殖产业的发展。 “预计今年能出鱼15万斤,咱全村老百姓每户增加收入多块钱,这次央视来我们村直播,我非常骄傲,非常高兴,干劲更足了。”范县张庄镇前方村党支部书记房爱银高兴的说。 居民迁出滩区搬进社区后,不仅出行条件大大改善,更为脱贫增收创造了条件。在今天的直播中,记者体验了这里的扶贫产品展销集会。听说央视来了,村民们争着把各家的特色农产品拿到集会上,莲花茶,有机葡萄,小龙虾,大甜瓜,各色各样的农特产品在镜头前“争奇斗艳”。 “你看俺这黄河水(养出来)的小龙虾,个头也大,也干净,肉质松软,黄大,批发价现在20多(元)一斤。”范县张庄镇村民高守锐介绍着自己的小龙虾。 “黄河滩净水净土种植出来的高品质瓜果蔬菜,香甜可口,请央视多多为我们宣传。”范县张庄镇村民刘建如激动的说。 “我们要以此为契机,加大宣传力度,决战决胜脱贫攻坚,为乡村振兴新征程打下良好基础。”央视的助力让范县副县长郭献忠更加自信。 把镜头转到范县龙王庄镇龙东小龙虾基地。 “俺这里的小龙虾肚子白、个头大、体型健美,人见人爱!”在范县龙王庄镇龙东小龙虾基地,35岁的基地负责人宋艳辉拿起人称“白腹美”的小龙虾,说起话来眉飞色舞。 用一只手捏起小龙虾,用另一只手拽着尾巴拉直,小龙虾的肚皮都是白的。为什么这里的小龙虾肚皮是白的,而不是传统的黑肚皮小龙虾? 宋艳辉解释说,因为大量的黄河泥沙沉淀到水塘底,小龙虾经常在泥沙上爬行,时间长就磨白了,所以这里的小龙虾也叫“白腹美”,吃起来味道鲜美。 龙东水产养殖基地原本是一块连片涝洼地,废弃坑塘较多,排水不畅,盐碱易涝,种植农作物收成差,一直处于闲置状态。年,范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,与山东济宁一家公司洽谈合作,在这里养殖小龙虾。 当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,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提出,“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,宜水则水、宜山则山,宜粮则粮、宜农则农,宜工则工、宜商则商,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。” 借助这一东风,双方快速签订了协议。山东济宁方面投资万元,对这些废旧坑塘进行整治,养殖小龙虾。宋艳辉也从济宁市来到范县。 虽说宋艳辉是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的小龙虾养殖能手,但是用黄河水大规模养小龙虾,宋艳辉过去没有做过。行不行?在签订协议之前,他先拿出5亩水塘做个试验。哪想到,斤种苗投了进去,一个月后,水塘是空了。小龙虾跑哪去了?他带领人员研究,发现小龙虾都闷死在泥沙中了。原来小龙虾爱打洞,一般洞深一米以上。但黄河泥沙稳固性不够,常常坍塌,把洞堵死,小龙虾出不来,就闷死了。 发现了问题,也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。他在水塘里种上能固沙的草,这样沙就不容易坍塌。他说:“有了草,有的小龙虾也不打洞了,直接在草窝中冬眠越冬。” 后来他逐渐摸索出稻(藕)虾共作的模式,他养殖的小龙虾品相好、肉质鲜嫩。 “范县的水利基础设施好,利用黄河水很方便。黄河水水质干净,沙土中生长的小龙虾不容易得病。”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,宋艳辉带领技术团队,用30天时间建成了一个占地亩的养殖基地。 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惯。凌晨4点钟,龙王庄镇吴桥村的脱贫户吴端品和工友们在塘口集合后,撑起一个小木船,划向地笼,把虾子倒进船里,运到岸边,按规格分拣,通过物流把鲜虾发往北京等地。“忙碌两个小时,能收入50元,很不错!”吴端品在小龙虾基地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。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、必由之路。龙王庄镇镇长李涛算了一笔账:平均一亩水塘年产小龙虾斤,毛利润超过1万元,亩均产值比过去种粮食翻了近10倍。 目前范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近1万亩,年产量达吨,小龙虾养殖已经成为范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。 如今,养殖基地的小龙虾进入销售旺季,每天销售多斤,主要销往郑州、南京等地。宋艳辉说:“基地以边补虾苗边捕捞成虾出售的精养方式养殖,每亩可以出笼成虾斤,亩净水面年产值超过万元,” 根据协议,周边15个村的户贫困户入股分红,15个村庄还把集体经济资金通过合作社投入养殖基地分红,一些贫困户也到养殖基地打工。“以前在外地打工,秋收夏种来回跑,赚的钱都搭在路上了,一年到头白忙活。”58岁的龙王庄镇吴桥村村民吴端品说,“现在在家门口养小龙虾,工作不累,每月能挣两三千,还能在农忙时回家帮忙,一举两得。” 4月28日,范县首届小龙虾大赛举行,伴随着优美的音乐,龙虾大王赛、吃龙虾比赛、烹饪龙虾比赛等随之上演。烹饪龙虾比赛一开始,7家特色龙虾店和知名龙虾饭店各自拿出看家本领,现场弥漫一股浓浓的小龙虾香味。 大赛通过“现场直播带货”的方式,助推范县小龙虾产业发展。县长赵丽玲代言“范县小龙虾”后,提升了“范县小龙虾”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。短短两天签约订单达3万单,销售额达余万元。 围绕小龙虾养殖,“虾经济”的蓝图也正在绘就。“前不久刚跟一个旅行社对接过,依托乡村旅游,在这里钓龙虾、做烧烤,把这个养殖基地打造成网红基地,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。”对基地的未来,宋艳辉踌躇满志。 “这些池塘原来是养泥鳅的,范县‘黄金鳅’一直是出口日本、韩国的拳头产品;可到了年,受国际市场低迷的影响,泥鳅卖不上价,逼着我们迅速调整。”范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许超介绍起这个新变化,“泥鳅养殖难度高,农户投入大,小龙虾养殖相对容易,我们组织农户一起到江苏、湖北小龙虾养殖地考察研究,发现范县的环境、水质、土质都适合养殖小龙虾,不少省外客商也看中了范县的水资源环境,决定来这儿投资合作。” 目前,范县小龙虾养殖面积近1万亩,年产量达吨,已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。未来,这个县将依托龙东水产养殖基地,大力发展小龙虾深加工项目,建设小龙虾饲料加工厂,拓宽上下游产业链条,提高产品附加值,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。 再把镜头切换到范县陈庄镇韩徐庄村的荷田里。 7月份正值荷花盛开的季节,范县陈庄镇韩徐庄村成方连片的荷田里,一片片绿海中点缀着红色、白色、粉色的荷花,有的含苞待放,有的新翠吐绿,还有的一枝独秀,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。 可是,胡翠华、程香菊、石翠敏这三个在村里出了名的妇女,却顾不上欣赏眼前的美景,正撸起袖子,弯着腰,一丝不苟地在荷田里捕捞泥鳅。 “人勤地生宝,人懒地生草,俺仨把地看得金贵着哩。”胡翠华抬起胳膊,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,打开了话匣子。 年以前,由于孩子小,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,她们只能留在家里,全指望着丈夫外出打工补贴家用,日子过得一直紧巴巴的,还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。 “一个人挣钱全家花,不穷才怪哩!况且孩子都要上学,开销是越来越高,收入却不见涨,别提有多着急了。”程香菊插话说道。 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,是韩徐庄村第一书记郭自红矢志不渝的追求。了解胡翠华、程香菊、石翠敏三个人的情况后,郭自红就一直留意,多方寻找脱贫致富门路,期盼着她们彻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。 “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不行,抱团取暖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路径。”一番调研后,郭自红拿定了主意。尤其是在年,郭自红看到陈庄镇的其他村庄在当地党委、政府的引领下,通过发展莲藕和水稻种植,不仅聚集了人气,还汇聚了财气,他便鼓励胡翠华、程香菊、石翠敏三人流转土地并在莲藕和水稻种植上做文章。 可是,人穷志短,越穷越没有胆量,考虑到需要一定的投入,胡翠华、程香菊、石翠敏三人起初并不愿意。郭自红跟她们说,只要她们想干,肯定能干成,并且镇里还可以提供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。 “在郭书记的争取下,镇里答应给我们每个人2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。当时俺仨就想,党和政府这样支持我们,我们再不干点事儿就真是说不过去了。”说起当初流转土地的事儿,胡翠华现在仍然充满了感激之情。 说了算,定了干。胡翠华、程香菊、石翠敏三人一下子就流转了多亩地用以发展莲藕和水稻种植。有一定文化基础、头脑活络的胡翠华主要负责对外销售和品种培育,内敛的程香菊、石翠敏则主要负责莲藕、水稻的日常管理。 “俺仨合伙之后没有吵过一次嘴、红过一次脸,都是一门心思扑在地里面,全村人都夸俺仨搭伙计搭的好。”石翠敏的话不多,却句句说到了心坎上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年年底一算账,胡翠华、程香菊、石翠敏三人人均实现收入3万余元,家里戴了多年的“穷帽子”被彻底甩掉了,成为了韩徐庄村当年最轰动的新闻。 尝到抱团取暖甜头的她们,干事创业热情日益高涨,今年还打算再流转几十亩地继续扩大种植规模,期盼着在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唱响她们的“好戏”。 来源:大河网、镜观天下、中国经济网 编辑:张艺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jg/pgjg/2867.html |